问题一:S市计划在W县举办茶山文化现场交流会,你作为W县茶业局局长,请根据“给定资料1”,就W县茶旅发展写一篇发言提纲。(20分)
要求:紧扣资料,内容全面;层次清晰,列出要点即可;不超过400字。茶园变景区 茶山变金山 从过去卖茶叶,到如今卖风景、卖茶文化,W县推进茶旅融合发展,增加了农民收入,促进了经济发展。
1.建设游基础设施,推动茶园变身“打卡地”“风景线”。一是建设接待点,建停车场、路灯,布置夜景等,展现茶旅融合发展特色。二是兴建环山道路,开通旅游观光交通,提升观光体验。2.规划调整茶园布局,发展茶旅融合项目。通过创新茶旅融合产品与业态,营造全过程、全要素的茶旅体验。3.推广普及茶文化,展现茶文化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。一是培训茶艺专业人才,二是组织茶文化进校园和研学活动,创作表演茶文化主题文艺节目。4.多元化营销,让传统茶企迎来发展新机遇。一是依托茶叶地理标识,主打品牌营销战略;二是科技与茶旅结合,展现传统茶文化现代“玩法”。5.讲好茶故事,宣传茶资源,推动茶产业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。挖掘茶文化史料,征集特色故事、开展短视频大赛,向大众展示茶旅资源。
问题二:根据“给定资料2”,梳理与会人员就F市开展机动车禁鸣区域鸣喇叭专项整治行动提出的改进建议。(20分)
要求:内容全面、准确;列出重点即可;条理清晰;不超过300字。
1.大力宣传政策。一是提高认识,强化法律约束在整治乱按喇叭行为中的重要作用。二是突出引导良好驾驶习惯,减少噪声污染的价值意义,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获取群众支持和参与。2.提高禁鸣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。兼顾各方利益诉求,充分考虑城区范围、不同路段、时段的流量,及群众接受度等情况对禁鸣要求做区分,对允许鸣笛情形规范明确。3.多部门协同。合理规划道路,规范行车秩序,在特殊路段增设显著标志,多措保障交通畅通有序。4.人性化执法。一是要听取当事人陈诉申辩,根据现场情况依法处理。二是完善声呐抓拍设备,提供执法依据。三是坚持例外原则,为不当处罚提供查询纠错服务。5.透明执法。公开执法数据,便于公众知情、监督。(294字)
问题三:“民之所忧,我必念之,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。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要一个都不能少,让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。”请根据“给定资料3”,结合C市构建全龄友好型城市的实践,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。(20分)
要求:理解准确,分析透彻,层次清晰;不超过300字。
这句话体现出了C市构建全龄友好型城市,践行了“人民城市”的本质要求,全面回应了各年龄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。1.工作思路上,把民生的关键小事就是政府的头等大事,把群众的“表情包”当作工作的“风向标”,不断增进民生福祉。2.工作内容上,一是空巢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,建设老年人助餐点,全面关爱老年人;二是建成“15分钟托育服务圈”,让优质便捷的托育服务送到家门口。三是打造吸引青年人才的新生态,营造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。四是织就全面保障网,对特殊群体全方位帮扶。当下,将全龄友好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是未来的必然趋势。我们要借鉴C市经验,一件一件抓落实,一年一年接着干,把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中
问题四:结合“给定资料4”,以“服务无止境,奔跑不停歇”为话题,自选角度,自拟题目,联系实际,写一篇议论文章。(40分)
要求:
(1)观点明确,论证充分;
(2)思路清晰,语言流畅;
(3)参考给定材料,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;
(4)不少于1000字。
为民服务 永无止境 “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。”当下,我国民生事业取得全方位成就,围绕全生命周期努力为每一位市民提供高效服务,一项项真真切切的实惠,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好事,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效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,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。“服务无止境,奔跑不停歇。”正是无数甘于奉献的基层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的使命担当,不断把民生事业推向前进。有基层调解员,一天从旭日东升到夕阳西下,依法调解、维权保障,马不停蹄,凭着一颗热心,公正地对待每一起矛盾纠纷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有基层领导,坚持把民生的关键小事当做政府的头等大事,从空巢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,到建立覆盖全市特殊群体的帮扶政策清单,还要铆足了劲打造吸引青年人才的新生态,为城市谋得明亮的未来。
新时代,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,内容范围更广。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,心系群众,千方百计的满足群众的新需求、新要求,立足岗位,精益求精提高服务能力,当成为新时代实现自身价值的应有之义。
坚持把群众的“表情包”当作工作的“风向标”,服务群众永不止步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,“民之所忧,我必念之,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。”群众需求是多样的、动态的。民生工作没有一劳永逸,民生工作只有紧跟“民声”走,才能不断收获群众满意。在当今人口快速老龄化和生育政策逐步放开的背景下,民生服务就有了新的变化。不少城市提出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,关注“一老一小”,关注青年就业,关注弱势群体,围绕全生命周期努力为每一位市民提供高效服务,让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。这种与时俱进,不断创新民生工作重点的思路,不仅回应了“人民城市”的本质要求,更是把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中,持续增进民生福祉,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。
坚持与时俱进,千方百计运用新技术、新方式,服务群众永不止步。传统的工作方式,通常是依靠一颗热心,一天天辛苦奔波,“累并快乐着。”我们完全可以创新思路,运用数字赋能基层工作,让数字多跑路、工作人员少跑路。譬如,通过“互联网+调解”线上服务平台,征集的调解诉求,建设“网络直播调解室”,打破时间空间限制,让矛盾调解随时随地,更加高效。还有困难救助,通过打造低收入群体“幸福码”应用平台,依托大数据筛选帮扶对象,线上主动救助,既让帮扶工作更加精准,又保护了受帮助者的尊严,彰显了基层服务的浓浓暖意。对于党员干部来说,要不断学习新知识、新技术,不断探索创新服务路径与方法,不断为群众呈献更优质、高效的服务。
时代在变,群众的需求在变。唯有坚持服务无止境、坚持奔跑不停歇,才能在服务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,让更多的民生红利将温暖亿万人民的心田!(1107字)
|